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视点

北京:打造志愿服务“金名片”

发布时间: 2024-07-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志愿服务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对志愿服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寄予深厚期望,是推进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政治指引和根本遵循。北京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和大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结合起来,不断壮大志愿服务力量,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23年年底,北京市实名注册志愿者达461.3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团体达7.5万个,广大志愿者在传播党的声音、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大型赛会、抗击重大灾害、参与社会治理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志愿服务成为展示首都城市形象的一张“金名片”。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志愿服务重在积极行动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大事要事多,重大活动多,志愿服务也有鲜明特点。为国家重大活动提供志愿服务保障是北京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体现城市治理能力的良好契机。北京的广大志愿者在国庆70周年庆典、北京世园会、建党100周年庆典、北京冬奥会等大型活动中积极作为,创造和积累了重大活动志愿服务的宝贵经验。在国庆70周年庆典期间,来自50家单位的16万名志愿者在天安门地区开展服务,累计时长达260万小时。北京世园会期间,47所首都高校、50家企业共1.6万名志愿者,在园区24个业务口、100个岗位提供优质服务。在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9千余名志愿者为庆祝大会提供了现场服务;同时,8万余名城市志愿者广泛开展红色宣讲、城市运行、文明交通等服务,总服务时长超过152万小时。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约1.8万余名赛会志愿者,以及20万人次的城市志愿服务,为赛场内外及城市重点区域提供了服务保障,确保各项保障任务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在一次次办大事、打硬仗中,北京市广大志愿者体现了责任与担当,向世界展现了自信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友爱、开放、包容的首都城市形象。

 

 
不断加强组织建设  志愿服务重在融入社会治理

北京市加强志愿服务与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和公益慈善资源协同发展,不断深化“社工+志愿者”联动发展机制。相关部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服务站、社会工作站等形式,按照有场地设施、有服务队伍、有服务内容、有管理制度等标准规范推动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相关部门及单位通过制度引导、群体打造及活动参与等有效方式,动员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相关单位依托党员“双报到”机制,积极倡导党员干部参与志愿服务。五年来,北京市依托“党员E先锋”平台,累计动员全市9175个法人单位党组织、78万余名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参与基层各类服务活动295万人次。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各区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涌现出“西城大妈”“朝阳群众”“东城守望岗”“海淀网友”“丰台劝导队”“石景山老街坊”“延庆乡亲”等志愿服务群体。在“回天地区”基层社会治理中,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开展治安巡逻、环境提升、隐患排查、便民利民等志愿服务,建立形成超大型社区志愿服务动员机制。在做好垃圾分类关键小事中,各方力量响应号召,践行“桶前值守志愿服务行动”,在职党员、在校学生、离退休干部、社区居民、辖区单位员工等人员共62万余人次参与社区“看桶、护桶、守桶”志愿服务。应急志愿服务的动员与组织工作也卓有成效。在应对“23·7”特大暴雨灾害中,相关部门积极发布志愿服务倡议书,引导各志愿服务组织,配合社区(村)组织开展防汛宣传、值班备勤、巡逻警戒、隐患排查、信息报送、救援辅助、便民服务、心理疏导、灾后恢复等志愿服务, 助力受灾群众渡过难关、重建家园。志愿服务作为首都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志愿服务重在常态化开展

 

北京市构建首都志愿服务品牌“志愿+”项目体系,围绕养老助残、困难帮扶、儿童关爱、医疗健康、应急救援、平安建设等重点工作,动员各领域、各部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造首都特色志愿服务品牌。相关单位支持培育优秀志愿服务项目,链接社会资源,联合社会组织发布志愿服务“V创投”计划,支持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共有60个优秀项目获得公益资金资助。市里开展“银龄伙伴”为老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指导基层以关爱社区高龄、独居、失能、失智等老年人为工作内容,组织开展入户探访、心理辅导、生活照护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为老志愿服务向楼院、向百姓身边延伸。相关部门印发《北京市养老志愿服务“京彩时光”工作规范(试行)》,鼓励和支持全社会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特别是支持引导低龄老人帮扶高龄老人、自理老人帮扶失能老人,助力解决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全市开展志愿服务“五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首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结合“3·5学雷锋纪念日”“12·5国际志愿者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展示志愿服务风采,有效激发了志愿服务活力。

 

 
健全政策保障体系  志愿服务重在规范化建设

2021年修订印发《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完善了北京市志愿服务管理体制。2022年修订印发《北京市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细化了志愿者注册、星级评定、信用激励、保险保障等制度。2023年制定《北京市志愿服务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志愿服务信用信息管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此外,北京市制定了地方标准《大型活动志愿者服务规范》,出台了《北京市应急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志愿服务协议(示范文本)》《志愿者通用知识培训读本》《志愿者培训工作指引》《养老志愿服务工作指引》等条例配套文件,推动了全市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

为做好志愿服务保障激励,北京市着重从三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贯彻落实《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北京市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加大对志愿服务管理服务的投入,鼓励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街道(乡镇)依法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志愿服务运营管理、教育培训、事业发展。二是明确社区居(村)委会应当在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和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支持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和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的培育发展。三是将每年由市财政出资,为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有效做法纳入地方法规。

下一步,北京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持续加强志愿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和志愿服务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水平,走好全国志愿服务工作“第一方阵”。

(本文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来源:中国志愿